师法前人学说,汲取专长,才能开花结果,禁忌先入为主,过度主观,或高举东垣升阳散火、操戈助丹溪,皆非学者应有的态度,掌握允执厥中始见成就,走偏方向很难回头,易患半身不遂症。家父言“致中和”三字,亦适于岐黄领域。1959年老朽在山东中医学院给西学中研究班讲授《伤寒论》时,曾说仲景先师所处时代与今不同,于东汉末年其著作属先进产物,现在看来则比较原始,但书内记载的理论处方切合实用,“古饭能饱今饥”,即要继承发扬,非“把玩古董”,而是拿它救死扶伤,不了解这一点,可能学如嚼蜡,更不宜用西医观点探讨岐黄,以痰为例,中医所言不都是气管的排出物,淋巴结核叫痰气郁结、骨癌叫痰核,概念不同,不易对照。因而还应用中医特殊思维研究此门学科,《伤寒论》遣药较杂,和时方有异,并非脱离散敛、升降、寒热、攻补辨证规律,而是有条件的综合治疗,如大黄与附子、石膏与桂枝、黄连与干姜、麻黄与白芍、升麻与当归组为一方,含有单收双效之义,医理精奥,很值得深入发掘。
|